1、施工前准备工作
1.1根据施工需要,承包方在现场租赁发包方的喷砂厂房、场地、喷砂设备和天车等设备设施,并准备材料、工器具的仓库、临时办公点等。
1.2前期准备
对各工种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,举办新规范、新图集的学习,讲解新工艺的操作规程和要领,做到每个施工人员心里有底。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再深入的学习,在施工前使每个施工人员对该工程的特征和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。准备划分施工段,合理确定流水施工程序,及时做好安全及技术交底工作,并根据施工进行的情况,以每个分包项目和每道施工程序为单位工程,各自独立施工,划分施工段,组织流水施工作业,分别编制施工进度计划。各工种之间的交接和更换,做到准确、无误,安排合理,以期达到保证工期、确保质量的效果。
1.3劳动力和技术人员配备
为了更好地完成该工程的任务,实现“工期、质量、安全、效益”四方面的全面提高,我公司对该工程实施项目法施工。
2、喷砂除锈工艺要求
2.1金属磨料喷射除锈应达到Sa2.5级,喷射处理后的表面应呈现金属灰色,允许稍暗,但应属非油污污染和残留的氧化皮所致。
2.2金属磨料喷射除锈前,应彻底清除待处理工件金属表面的油污,避免处理后的工件金属表面深层污染和磨料表面污染。
2.3每次喷射除锈前,必须检查金属磨料表面是否有油污、锈蚀、水分和其它杂质,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。
2.4喷丸处理粗糙度应控制在40µm-70µm范围之内(根据漆膜厚度要求,最大不超过设计厚度的1/2),清洁度应小于3级,4小时内涂漆防腐,应符合GB/T 9286—1998和GB/T 1764—1979规定。
2.5喷砂施工过程中,空气相对湿度应小于85%,底材温度与露点温度差应大于3℃,符合Q/RG J204.1-2005标准要求。。
2.6使用的磨料应符合GB/T 18839.2要求,粒度大小在0.8mm—1.2mm范围之内,根据磨料的不同,可以调整,最终必须满足上述粗糙度的要求。
2.7喷砂使用的空气压力应在0.5Mpa—0.7Mpa范围之内,并有油水分离装置,保证不污染磨料。
2.8施工过程和后续配套措施均必须符合安全和当地环保要求,安全防护设施由投标方自行解决。发包方将与中标的承包方签订施工安全承包书。
2.9检验规则
2.9.1检验项目:除锈等级、粗糙度、清洁度。
2.9.2有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,即为不合格。
2.10检验方法
2.10.1目测
检验在天然光或混合光照明条件下目视、对比检查。天然光照度要求不小于100Lx,采光系数最低值为2%;混合照明的光照度要求不小于500Lx。
2.10.2样块标准对比
除锈级别按标准图片ISO 8501—1:1988 规定执行。喷射除锈等级应不低于Sa2.5级,除锈状态符合“喷射处理后的表面应呈现金属灰色,允许表面稍暗”的描述。
喷射除锈粗糙度按 “S”样块的2-3区范围之内,并应符合Ry40µm-70µm范围要求。
2.10.3清洁度检查
油污检查,使用洁净白色布或餐巾纸抽检擦拭可疑部位至少3处,无明显可见油污或蜡状物为合格;
粉尘检查,使用透明胶带粘贴除锈表面,拉下胶带后观察胶带上无明显杂质颗粒为合格;
返锈检查,经除锈后的金属表面,应无可见新的黄色锈蚀,并在4小时内完成头遍底漆的喷涂;
当业主或监造方有其它相关标准要求时,还应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要求。
3、表面处理后的保护
3.1表面处理后金属表面应及时喷上一层底漆,一般不超过4小时。
3.2大型设备表面处理可分段分片进行,经处理检查合格的金属表面应及时喷上底漆。
3.3当空气温度较大或工作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,可采用加热方法,防止处理后的工件再度锈蚀,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,应停止表面处理。
4、防腐喷涂的技术要求
4.1喷涂前应检查所有油漆的品种、型号、规格、颜色是否符合施工的规定,并根据油漆的各自施工说明选择适当的喷涂工具。
4.2双组份的油漆,按说明书的要求混合均匀,并达到规定的熟化时间及时使用,油漆品种和配色的要求由业主方确定。
4.3下雨天,大雾天,表面不干燥或施工气候环境达不到油漆品种的适应环境,不能喷涂。
4.4喷涂程序应遵循从上到下,从内到外的程序严格控制二次污染。
4.5经过除锈合格的部分,就尽可能在当天喷涂底漆,前道喷完后应到该漆的实干时间,才能进行下道漆的喷涂。
4.6在喷涂最后一道漆前应仔细检查有无漆膜损伤,如有损伤应按原顺序和要求进行补喷,最后再整体喷涂。
4.7整个喷涂过程,应做到喷涂均匀,无透底、无漏喷及流挂等不符合油漆规范的现象。
4.8涂料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,产品应符合出厂质量标准。
4.9底漆,面漆应配合使用,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涂料不宜掺和使用。
4.10施工环境温度为15-30℃,相对温度不大于80%,应避免在刮风、下雨以及有蒸气、水雾的环境中施工,并应有相应的防火、防冻、防雨的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