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企业动态 >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

玻璃鳞片防腐施工工艺

发布时间:2017-08-26 10:57:00 点击:

    一、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技术要求

  对于VEGF鳞片胶泥(涂料)应用于混凝土基础表面时,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表面处理,具体要求如下:

  1、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基层,必须坚固、密实、平整;基层的坡度和强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要求;找平层材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细石混凝土,不得采用水泥砂浆找平;基面不应有起砂、起壳、裂缝、蜂窝麻面等现象。用2m直尺检查平整度,允许空隙不应大于2mm

  2、基层必须干燥。在深20mm的厚度层内,混凝土表面干燥(呈灰白色),含水率不应大于6%

  3、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基层如果在地面以下,应在其垫层下设置防潮层;当地下水位较高时,应在其垫层下设置防水隔离层,以防止地下水汽渗出。

  4、基层表面必须洁净。防腐蚀施工前,应将基层表面的浮灰、水泥渣及疏松等部份清理干净。基层表面的处理方法宜采用砂轮或钢丝刷等打磨表面,然后用干净的软毛刷、压缩空气或吸尘器清理干净。当有条件时,可采用轻度喷砂法,使基层形成均匀粗糙面。

  5、已被油脂、化学药品污染的表面或改建、扩建工程中已被侵蚀的疏松基层,应进行表面预处理,处理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(1)被油脂、化学药品污染的表面,可使用溶剂、洗涤剂、碱液洗涤或用火烤、蒸汽吹洗等方法处理,但不得损坏基层;

  (2)被腐蚀介质侵蚀的疏松基层,必须凿除干净,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细石混凝土填补,养护之后按新的基层进行处理。

  6、凡穿过防腐蚀的管道、套管、预留孔、预埋件,均应预先埋置或留设。

  二、防腐施

  (1)底涂

  1)经处理后的待衬表面涂刷第一道底涂。取计量好的底涂料,加入适当比例的配套固化剂搅拌3min以上,搅匀后使用。用毛刷或辊刷涂12道,用量约020kg/道.平米左右。需进行第二道底涂时,第二道底涂涂刷方向应与前道施涂方向相互垂直,并在第一道底漆涂刷12h后涂刷第二道底漆。施工质量控制为膜厚均匀,正常表象会呈现光泽,漏涂,干涂现象。

  2)当在混凝土多孔性基础上施工时,在上底涂前,应采用配套的封闭料对混凝土进行封闭,用量一般在0408 kg/平米(根据不同的基面来确定),当涂层需要采用电火花检测时,应选用我司导电型底涂。

  3)若底涂的粘度略高或在低温的施工环境下,为了能更好地润湿基面、确保涂层与基层的粘接性,第一道底涂可适当添加35%的溶剂进行稀释,溶剂为苯乙烯交链剂。

  (2)中涂

  1)在真空度条件下生产的鳞片胶泥预混料,在使用中仍应严格控制搅拌料时可能产生的空气残留。取适量胶泥,加入适当比例的配套固化剂,一次搅拌的料应控制在30 min内用完,且初凝时间应控制在40min左右。

  2)用抹刀单向均匀地将施工料涂抹在涂好底涂的基面上,每道施工厚度(初凝后)为10±02mm,用量为15kg/道.平米左右,每道涂抹的间隔时间为12h

  3)通常情况下,施工2道即可,特殊情况下(如介质中含有固体磨物料),施工厚度可增至三道。

  4)每道鳞片胶泥涂抹后,在初凝前必须及时用沾有苯乙烯溶剂的羊毛毡辊滚压,直至肉眼观察表层光滑均匀为止。表面不允许有流淌痕迹,一经产生应重新滚压平整。在每层鳞片胶泥固化后,应采用电火花检测仪进行检验。

  5)在施工过程中,施工面应保持洁净,如有附着物或施工滴料应及时打磨平整。

  62次涂抹的端部界面应避免对接,必须采取搭接方式。

  7)鳞片胶泥层的修补

  经检验发现针孔、杂物时,应用砂轮机将其打磨清除,对针孔或贯通衬层的缺陷应采用坡形过渡打磨至底表面,坡面与基体的夹角<15°(见图2)。用溶剂清洗并干燥后,按工艺要求涂抹底漆和鳞片胶泥施工料。

  经检验发现有漏涂或局部衬层厚度不足等缺陷,应将该区域表面用溶剂清洗干净,干燥后再次涂抹施工料达到规定厚度。

  脚手架拆除后,其交点处应按(鳞片胶泥层的修补a)进行修补。

  8)局部玻璃纤维布(毡)增强

  被衬所有方向变化区域,例内外拐角区、接管的内表面,应在鳞片衬里胶泥固化后采用玻璃纤维布(毡)增强。铺衬玻璃纤维布(毡)的胶接材料须采用与鳞片衬里胶泥相同的树脂配制。

  将鳞片衬里表面打磨平整,用溶剂清洗干净后按涂胶-贴布(毡)-涂胶-贴布(毡)-涂胶的顺序进行,玻璃纤维布(毡)的搭接长度>50mm。  

  (4)面涂

  1)应在完成底涂涂刷、鳞片胶泥涂抹、鳞片胶泥层修补、局部玻璃纤维布(毡)增强的工序后,经检验合格后,涂刷面涂。

  2)取预配好的适量面涂料,并加入规定量的固化剂,搅拌均匀后涂刷,面涂涂刷12道,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。注意:在最后一道面涂料中应含苯乙烯石蜡液。